上海市国资委与市委金融办近日联合发布《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国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制度正式落地。此举旨在破解国资基金投资中的“不敢投”、“不愿投”难题,有效减轻投资决策者因项目亏损而承担的责任压力。
《试行办法》确立了国资基金的整体评价原则,强调避免将单一项目亏损或未达标作为基金或管理人负面评价的依据。同时,建立了分层分类、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并明确了五种可适用尽职免责的情形,鼓励国资基金积极参与市场投资。
五种尽职免责情形具体如下:
- 基金整体效益良好或达成既定目标,少数项目出现风险或损失。
- 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重大战略项目,完成既定功能和战略任务,即使出现风险或损失。
- 项目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或承担备选技术路线,出现风险或损失。
- 因国内外政策环境、技术规则重大变化导致风险或损失。
- 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风险或损失。
该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基金决策者的压力,更能推动国资基金积极参与市场运作。
《试行办法》还构建了分层分类、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将管理人的年度考核与基金全生命周期评价有效结合,并从国资功能、基金运营、财务回报三个维度设立绩效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例如战略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财务投资基金,评价重点也会有所侧重。
此次改革被视为国资改革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国资基金管理将更加重视整体效益和长周期评价,而非仅仅关注单一项目的短期表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资基金的投资效率和效益,还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预计其他城市将借鉴上海经验,推动国资基金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试行办法》的实施将对中国创投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为一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以上就是上海国资改革新举措:全国首个省级国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制度文件出台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